11月6日,绵阳正式进入“科博时间”。四川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发布会暨中央在川大院大所成果转化对接会在绵阳同期召开。会场外的展板上,移动CT机器人、大直径竖井掘进机、作物育种加速器等多个领域的多项成果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会场内,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卫俊才上台接过授牌,“四川省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联合体”牌匾分量十足。
什么是四川省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联合体?据介绍,该联合体由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创新优势主体单位共同组建,围绕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开展生物大分子领域技术攻关。
“四川生物药物产业发展较沿海区域有一定差距,四川省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联合体能够进一步加大代表性成果转化。”四川省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联合体有关负责人冯毅认为,四川生物大分子产业创新能力亟需由大变强,并在产业端实现大项目的突破性引领。
“创新联合体是开展任务型、产品化、系统性技术协同攻关的有组织科研模式。”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引领作用,犹如开启“大兵团作战”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开展集中攻关,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事实上,创新联合体作用也就得到体现。在当天的成果发布会上,四川省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相关负责人陈永带来重大成果:在钒钛资源绿色高效开发上,5G远程穿孔采掘运输技术及其在露天矿智能化应用技术引人注目。“实现了三个‘首创’。”陈永介绍,即全球首创冶金矿山车、铲、钻现场作业无人化及车铲协同,世界首创5G云网融合应用于矿山采场无人化作业,首创高温电磁环境矿山采场无人化作业。
早在2022年,由攀钢牵头,联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省内外10家企业、四川大学等7所高校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9个科研院所,组建的四川省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该联合体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以钒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汇聚省内外优势科研力量,致力提升四川省钒钛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打造拥有国际知名度的钒钛产业集群。
当前,四川正坚持市场导向,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据了解,目前,除生物大分子、钒钛产业两个创新联合体外,四川省创新联合体还涵盖了氢能、先进水电装备、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人机接口、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当前,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川汇聚,四川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居西部首位。科研活动日益活跃,研发投入超1300亿元、位居全国第八,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26%,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