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绵阳再次迎来“科博会时间”。9月26日至30日,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将在绵阳举行。
自2013年首届举办以来,科博会已举办十二届,累计推动超2000项科技成果转化,吸引超5000家企业参展,推动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成为展示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科技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本届科博会涵盖“会、展、论、赛、产”五大板块30余场活动。为了以最好的姿态举办这场科技盛会,绵阳正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求端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科技大餐”。
主题展馆亮绝活
“大国重器”与“前沿产业”同台
展览展陈部分在历届科博会都备受关注。据悉,本届科博会将开设科技创新成果等主题馆,集中展示一大批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
在空间布局上,本届科博会将构建3.2万平方米展览规模的科技展示核心区,规划A、B、C三大主题展馆及D馆+室外广场配套服务区,形成“展示—体验—交流”三位一体的空间布局。
其中,A馆主打“创新答卷”,聚焦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25周年这一时间节点,集中展陈绵阳科技城建设25年来的科技发展成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亮点以及“绵阳造”多款“大国重器”;B馆把握“前沿产业”,重点打造电子制造技术、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低空经济四大特色展区,仿真机器人、智能运输及仓储系统、低空激光防空系统等产品、装备、场景集中亮相,全方位呈现“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图景;C馆则推出实物与模型展示、元宇宙体验、互动游戏、科普大讲堂等,为科幻迷搭建“快乐老家”。
科博会既是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群众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省科技厅副厅长刘菊蓉透露,“本届科博会还将举办世界机器人大赛绵阳锦标赛,邀请全球中小学生参加机器人设计和编程竞赛,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精准对接促转化
让“实验室”与“生产线”更快牵手
十余年来,科博会已推动众多绵阳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走向“商品”。本届科博会又将如何促进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介绍,本届科博会将积极发挥国家级协会优势,打造三类专业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高效联动,“产业对接平台吸引龙头企业参展,协同创新平台组织企业对接技术需求,技术经理人平台将安排30名专家现场评估咨询。”
同时,本届科博会还将策划30余场“权威+专业”活动,既包括“涪江科技汇”“航天国际化发展大会”等高端交流,也包含“低空经济产业对接会”等务实合作,定向匹配企业与客商资源,推动一批项目签约。
根据参展商、采购商等需求,系列协同创新供需展销活动也在谋划中。
“今年首次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展销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两大前沿区域。”王羽表示,在此次科博会上看到的将不仅是单一产品,而是从核心技术到整机装备、再到场景应用和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让每一位参展商和采购商都能直观地触达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
一场场专业度极高的对接活动,则意在让前沿科技成为驱动产业升级、区域协同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引擎。王羽举例说,低空经济产业对接会将汇聚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及空域管理企业,共议合作与标准建设;技术经理人专项对接会将依托资深技术经理人团队,推动高校院所高价值成果与产业企业深度匹配,探讨商业化路径。
运营赋能闯新路
让科博会不断迭代升级
今年,科博会吉祥物“科宝”也迎来重磅升级。在科幻科普主题馆等重点展区,主办方引入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观展体验,让“科宝”在讲好科博故事的同时,传递创新精神。
“我们希望‘科宝’成为连接大众的情感纽带和流量入口,提升展会的社会影响力与口碑效应。”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本通表示,“科宝”形象及系列衍生文创产品,是深耕“科博IP”,释放品牌势能的重要抓手,“这也是我们坚定不移实行市场化运作、推动科博会提档升级的核心发力点之一。”
同时,科发集团还将携手四大国家级主办协会,深度发掘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资源“富矿”,提升平台吸引力与承载力;聚焦落地实效,为核心展商积极开拓文创销售、品牌授权、广告合作等多元化收益渠道,形成“营收养会、品牌强会”的良性循环。
推动科博会实现更大成效,科博会还紧扣绵阳“587”重点产业体系,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通过量身定制“一对一洽谈”等高效场景,让资源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我们构建了科博会市场化运营数据库,全程追踪分析展商结构、洽谈热度、签约成果等核心指标,让精准的市场反馈,成为我们优化服务、提升平台价值、驱动展会持续迭代升级的科学依据。”史本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