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8°的泸州,紫色土上种植的高粱色泽红亮、颗粒饱满,这就是中国最适宜酿酒的川南糯红高粱。
自2011年起,泸州老窖在每年糯红高粱成熟收割之际发起“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活动,邀请文人墨客走进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见证泸州老窖有机酿造的魅力,表达对土地和自然的崇敬。
今年,这一文化之旅进入第十个年头。由于疫情影响,泸州老窖2020年高粱红了文化采风活动举行线上作品征集活动,与公众分享丰收的喜悦。历经十年发展,“泸州高粱红了”成为泸州老窖独树一帜的文化活动,让酒与文化相融相携,传承弘扬中国白酒文化。
“高粱红了”线上征集收获大量优质作品
盛夏7月,泸州的高粱红了,泸州老窖照例向四面八方发出热情邀请。不同于往年邀请嘉宾到高粱地写诗作画,今年,“高粱红了”主题诗歌、摄影图片线上征集活动火热开启,面向公众征集与“高粱”、“酒”、“泸州”等相关的现代诗、旧体诗及摄影图片。活动一经启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文学、美酒和摄影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共收到237首现代诗、204首旧体诗等大量优质的投稿作品,总字数超12万字。
“东风饮了泸州酒,一夜吹开满眼春”。“泸州老窖,溅响我体内的雷霆。一杯,足以测量尘世辽阔的悲悯。一盏,足以丈量人生磅礴的沧桑”。诗句间、镜头里洋溢着创作者对土地和劳动的讴歌,对文学和美酒的热爱。
此次活动,组委会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专家评审团队,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专家评审团对征集作品进行了初审、终审。最终,45名投稿者分获各大奖项。
开展线上征集活动的同时,泸州老窖还出版了有声书籍《泸州高粱红了》。该书汇集多年来“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活动期间文化名家、媒体记者、公司员工等撰写的关于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的精品文章,内容涵盖泸州老窖有机高粱核心优势、高粱种植成长历程、文化名家眼中的糯红高粱等,多角度展现了泸州老窖七大核心资源优势之粮篇。
作家诗 人书写高粱与美酒的佳作
多年来,“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活动致力于推动酒与文学的对话。尤其是近几年,“高粱红了”与当今文坛的大家携手,共同演绎了酒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留下了关于文学与美酒的精彩辞章。
历届“泸州高粱红了”吸引了舒婷、阿来、朱秀海、刘庆邦、叶兆言等文坛重量级诗人、作家远道而来,以酒会友,共论文学。其中包括百余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权威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家和诗人。活动中,嘉宾们深入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体验、采风、创作;走进“中国第一窖”1573国宝窖池群,感受中华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展“高梁红了”文学座谈会,畅谈文学与美酒、生活与创作。
一场场采风活动让诗人、作家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酒文化有了全新认识,也因深入田间地头激发了创作灵感。他们纷纷写下关于泸州糯红高粱的佳作,讲述亲临泸州老窖有机高粱基地、1573国宝窖池群,与泸州老窖结下的不解情缘。
阿来在《一穗红高粱,一杯泸香酒》中写道:“我坐在一座被红高粱簇拥的丘陵上,看见成熟的高粱顺着地势的起伏,无际无边,一直延伸到雾气迷离的远山跟前。”熊召政分享了《北纬28°的联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不是速成的。一个享誉人间的著名品牌,成就它的第一关键是时间。叶兆言在《酒是高粱写的诗》中感慨:“没有此行,我大约永远也不会知道,不知道好酒必须有好高粱才行。”
一粒高粱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
酒是高粱写的诗。泸州老窖是中国四大名酒,具有690余年的悠久酿造史,被誉为“浓香鼻祖”。为了坚持浓香型白酒的“纯正血统”,数百年来,泸州老窖一直采用高粱酿酒。
2001年,泸州老窖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有机高粱”的种植标准,从土壤、种子、禾苗、原粮到酿造蒸馏,全产业链施行有机化管理,从酿酒原粮生产环节入手,主动掌控酿酒原粮的质量,保证产品的天然和安全。2008年,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认证。为打造中国白酒行业的质量标杆,泸州老窖还提出了“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的质量理念,目前已建立了从原粮种植到酿酒生产再到质量检验的较为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系统化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十年来,“泸州高粱红了”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家请到种植有机高粱的田间地头,聆听一粒糯红高粱与一杯浓香美酒之间的故事,生动地传递了泸州老窖对匠心匠艺的不懈坚守,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未来,泸州老窖将持续打造这场美酒飘香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中国白酒的品质魅力和文化内涵,见证泸州老窖让世界品味中国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