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和保障民生,人身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银保监会在2021年年初提出,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人身险业务原保险赔付支出累计达7296亿元,同比增长16%。2021年以来,通过聚焦养老、健康两大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人身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多举措加强居民养老保障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占比达18.7%。“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2021年以来,作为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49岁的张女士在浙江舟山市郊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农家乐。受疫情影响,农家乐的收入波动较大,张女士的个人储蓄也随之下滑,让她不由得对自己今后的养老生活质量多了一丝担忧。但在2021年9月,随着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浙江开展试点,张女士通过投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为自己的晚年增添了一份新的保障。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试点落地。截至2021年10月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收入约2亿元,承保人数超过1.7万人。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关注的重点。据了解,目前,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承保群体中,网约车司机数量超过5000人。
与普通商业养老保险相比,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一方面通过在领取年龄、积累期和领取期年限等方面提出要求,强化了产品的养老保障功能;另一方面,采取“保证+浮动”收益模式,确保养老保险的长周期运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相关产品方案还鼓励养老金领取衔接养老、照护服务,从而能够更贴心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在丰富养老保险产品供给的同时,养老保险市场主体也在扩容。2021年9月,国民养老保险获批筹建,成为我国第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受访专家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未来或将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养老保险市场,供给将进一步丰富。
面对养老保险市场机遇,银保监会在批准筹建新的市场主体同时,也在推动养老保险机构校准自身定位,更好服务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在近日出台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中,监管部门引导养老保险机构聚焦养老属性突出的业务,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王向楠认为,第三支柱由个人自愿参与并承担主要投资收益和风险,因此,第三支柱发展将带来大量的个人长期资金,推动养老保险机构提升在该领域的管理能力正当其时。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也透露,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和规范专属养老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展提供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满足长期养老资金管理需求;优化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支持政策,为失独、单身高龄等老年群体盘活养老资源。
建立账户制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被认为是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举措。2021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完善制度设计,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为个人积累养老金提供制度保障。
健康险保障功能日益增强
2021年前11个月,健康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896亿元,同比增长3.3%。虽然保费快速增长的趋势放缓,但健康险的保障功能正在日益增强。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健康险累计原保险赔付支出36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6%。
近年来,健康险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商业健康险涵盖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五大类产品,在完善居民医疗保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银保监会近期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商业健康险有效保单11.43亿件,覆盖7.48亿人。其中,疾病险有效保单6.36亿件,覆盖3.91亿人;医疗险有效保单6.52亿件,覆盖6.6亿人。2021年前10个月,疾病保险赔付支出748.36亿元,医疗费用保险赔付支出1754.25亿元。
在健康险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满足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的过程中,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保险公司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惠民保类业务备受瞩目。截至2021年10月,共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保费超过80亿元。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惠民保是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创新,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重特大疾病特药报销和送药服务,并且提高了赔付比例。由于填补了基本医疗保险和‘百万医疗险’之间的空白,惠民保类业务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险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收入水平较低、身患重大疾病的人群提供健康保障,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惠民保延续火热发展态势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在2021年出台《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着手规范此类业务,维护参保群众权益。此外,银保监会还在2021年发布《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关于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客户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范性文件,指导保险公司更好服务保障民生。
为了推动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共同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保险业还在2021年5月启动了《商业健康保险目录的标准制定与长期发展》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建立商业健康保险目录,将推动提升健康险筹资水平,有助于建立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和多部门协同机制,通过有效发挥商业健康险的专业优势,进一步促进医药、器械、健康服务的融合创新。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商业健康险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保障内容,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银保监会也在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健康险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扩大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覆盖面,立足长期健康保障,探索建立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将更多医保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科学地纳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提高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水平;支持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逐步制定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技术、数据等相关标准,提高被保险人健康保障水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