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王建城遗址
茶马古道概述图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8日讯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孕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随现代文明的涤荡而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它的历史与价值却始终熠熠生辉。荥经县原宣传部副部长、现政协干部、文化学者周安勇在接受川体在线专访时,将茶马古道上关于雅安的故事娓娓道来。
与此同时,11月11日,在茶马古道川藏道的起点——四川雅安,有244名自行车大咖将沿着这条历史璀璨的古道,用车轮丈量她在历史长河中渐次消逝的繁荣和辉煌。这场“骑遍四川·2020年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也将通过发挥自行车运动的魅力,来让更多的人认识茶马古道,爱上这条古道的起点——雅安。
川藏茶马交易互补,“茶马互市”应运而生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她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除主干线外,茶马古道涉及雅安的支线则包括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藏茶马古道,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
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茶马古道便是以雅安为起点。周安勇介绍,《茶叶通史》记载“产茶遍及各州郡,雅州最为著名,产量大,质量优,行销塞外藏、彝地区。”唐玄宗开元四十五年(758),雅州共辖荥经、芦山、名山、百丈、严道五县。五县之茶是蕃茶的供应基地。建炎时期,“茶引”制建立,茶叶贸易得到了发展,税收大增。而所需马匹仍由茶马司负责统购,用茶农交的茶课(实物税)和从茶商处购得茶叶易马。在四川,继宣和三年(1121)先设置的黎(汉源)、叙(宜宾)、南平(松潘)、长宁四处,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又增设了雅州(雅安)、碉门(天全)、灵关(宝兴)三处,同时,还在飞越岭故城(汉源宜东)设置了贸易机构“博易所”。
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打箭炉设立茶关,四十六年(1707)建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雍正七年(1729),置“打箭炉直隶厅”,茶政松动,边茶不断运送至康藏之地,年最高达108000引。边茶市场由雅安深入到藏区,打箭炉成为雅安南路边茶总汇,其地从清初的四家锅庄,发展到清代中的48家,初具城市雏形。雍正十三年(1735),历经七百余年的茶马制度全面结束,茶叶主要用于安抚边民及茶土贸易,官方双方收税,汉藏共利。此时,雅安、天全、荥经、名山专门经营边茶的茶号发展到100至200家,有“二百茶号聚州”、“边茶九成是川茶”的说法,这是雅安边茶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雅安茶业历史,追溯千年之前
雅安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周安勇如数家珍。
茶饮开始源于野生茶,为药用。人工植茶,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严道人吴理真,于西汉甘露年间(前53至前5),在名山区的蒙顶山上清峰植下七株茶,被后世誉为“植茶始祖”。
荥经有“县植茶树始于西周”一说,臷于《荥经县志》(1998)283页。《荥经县志(1986至2000)》的记载,“荥经栽植茶叶历史悠久,在严道古城出土的秦汉古墓中,就有茶叶殡葬品出现。”学术界认为牦牛夷是藏族的先民,茶作为当时的一特殊商品,应该在汉时就进入了藏区。《雅安藏茶的传承与发展》中说“汉代茶叶输入藏区,仅达青藏高原东部一带(今甘孜州境),还未输达西藏等地区,而且数量不大。”
雅安边茶意义早已超越茶的本身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
千百年来,荥经茶正是在茶马古道上人背畜驮穿越崇山峻岭历尽千辛万苦而运往藏区各地,增进了藏汉民族的融合,推动了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雅安地区南路边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早已超过了茶的本身,在中国的茶业史上和茶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周安勇说,如今,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这段历史文化,已落地相关政策及抢救措施。
一是编制茶马古道荥经段的保护规划方案,并根据规划进行重点建筑和道路复原。二是县文物部门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我们相继开展了清代公兴茶号遗址、清代重修大相岭桥路碑、新添站、刘家大院、靖口站、新文村古道遗址、崔石堡、凰仪堡、周公桥、二台子桥等共计16项目的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工程,县内茶马古道文物古迹得到全面抢救修复。(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