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2时30分,成都博物馆中庭戏台被游客围得密不透风,以该馆馆藏文物为蓝本的原创皮影剧《灵犀传奇》正在上演。“周末两天演出两场,场场爆满。”成都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余靖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宣传的重要阵地,进入暑假以来,四川各大博物馆纷纷创新展陈形式、依托馆藏文物开展各具特色的社教活动,掀起今夏第一波“博物馆热”。
深挖文物背后故事
原创皮影剧吸引众多观众
灯光暗去,音乐响起,成都博物馆皮影部工作人员手持皮影戏表演道具,依次靠近灯光照得泛黄的幕布。在紧张热烈的锣鼓声中,山峦、亭台、石犀等形象依次登场,观众的情绪随着人物故事起伏跌宕,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记者在《灵犀传奇》表演现场看到,不少成年观众带着小朋友观看,并用手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我们把馆内镇馆之宝天府石犀与传统皮影艺术结合,叠加演绎,既可以讲述馆藏文物故事,又能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这是展陈方式的一种拓展。”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富展示文物的方式方法,是博物馆近年来的一大转变。尤其针对暑期时段青少年多的状况,成都博物馆不仅将原创皮影表演常态化,还邀请家长和孩子与皮影师傅互动。
暑假期间,成都博物馆将多部原创皮影剧纳入“周末儿童博物馆·暑期季”活动中,其中包括《灵犀传奇》《古蜀奇缘》《猴子捞月》等多部经典。“以皮影剧的形式讲述馆藏文物的形式很好。”一位观展儿童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家小朋友就被《灵犀传奇》的内容吸引,给他复述了很多关于天府石犀的故事,“期待孩子以这种形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用馆藏文物模型
文物修复课程受热捧
孩子们“化身”修复师,巧手拼出千年历史。日前,“我在金沙修文物”暑期定制课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课,20多名青少年手捧以博物馆出土陶器为模型的残损陶件,在博物馆方怡老师的主讲下,进行陶片拼接黏合等修复活动。
作为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考古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始终,洋溢“国风底蕴”:专家导赏——胡晓蓉带你看金沙,博物馆资深讲解员胡晓蓉现场讲解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我在金沙”系列定制活动,在互动体验中,带领小朋友感受中国陶器、中国古建筑的悠久历史。
进入暑假以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文物修复、古建筑鉴赏等社教课程,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到场参与。“以馆藏文物为模型,我们已开展3期‘我在金沙修文物’活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部主任何莉丽介绍,近期,博物馆还将开展“我在金沙学古建”等活动,代课老师将为学生讲解古蜀先民“木骨泥墙”的建筑形式,让其了解先民智慧。
巧妙演绎出土文物
国风音乐社成潮流
得知成都永陵博物馆二十四伎乐·演绎社第一季暑期招募活动开启,成都学生唐子婷第一时间报了名,“如果成为博物馆演绎社的乐手,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古筝、琵琶演奏技艺,而且可以积累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是一件非常酷炫的事情。”
成都永陵博物馆保存着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浮雕于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石刻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为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暑假一开始,成都永陵博物馆就巧妙利用馆藏文物,邀请专业教师打造演绎社。
“我们将依托‘二十四伎乐’浮雕形象,招募小小乐手,表演涵盖琵琶、古筝、笙、阮等中国传统乐器。”成都永陵博物馆工作人员袁紫衣介绍,这样的乐团让人耳目一新,活动启动以来,博物馆已收到不少报名表。
成都永陵博物馆还将推出“展览+音乐会”“博物馆音乐节”“博物馆音乐派对”等系列表演活动,让古代成都繁荣的音乐文化被更多人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