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接过一季度“开门红”的接力棒,成都再度重磅落子,多管齐下,动作频频:
对全市产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再度优化;最高1亿元支持绿色低碳产业重点园区建设;创新驱动加快西部科学城建设;举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糖酒会……
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会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恢复发展……以攻坚的姿态,拥抱发展机遇,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动力源泉!
着眼实体经济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市场主体的发展。”
市发改委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在谈及此次产业建圈强链调整优化情况时,这样评述此次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进一步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这是我们组织经济工作方式的有益探索。
就在4月初,《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3年工作要点正式印发。两份文件关注的焦点之一,仍旧是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
以工作要点为例,其第一点就是“提升市场主体质量”。要点提出,实施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攻坚行动、实施“四链融合”链主培育行动、实施“链主+配套”融通发展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项具体任务。
在调整方案中,着眼未来产业发展,在细分产业领域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加入车载智能控制系统领域。对此,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基于当下科技革命和技术发展,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充分利用当下成都在软件研发等领域的优势,推动该领域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点,这是我们对该细分产业领域进行优化的初衷。”
另外一份重磅文件则是日前出台的《成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制造企业的发展。仅以建圈强链为例,该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建设,对纳入创建的给予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最高1000万元奖补。同时对引育产业链重点企业、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也提出明确支持政策。
政策关注的重点,仍旧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企业的发展。
聚力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则是成都的另外一个重点着力内容。
就在4月13日,北京大学与成都高新区共建的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校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典型案例。
北大为何选择成都?四川蜀情智数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谭任君分析称,一是北大有创新成果,二是成都在生物产业领域,尤其是前沿交叉生物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三是市场,除了成都、四川市场之外,更可以借此辐射西部、影响全国。加上之前成都与北大的加强战略合作协议,“该研究院选择落子成都,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就在前一天,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等1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则进一步加快成渝之间的合作共建: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至此,成渝的西部科学城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西安,共同构成全国6大综合性科学中心空间布局。
早在2021年,四川天府实验室正式挂牌,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3个领域,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命健康、碳中和成立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和天府锦城实验室4个方向实验室。
谭任君认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落地,将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产业化,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为成渝地区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撑。
扩大消费内需
随着文旅、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强劲复苏,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同样也成为成都推动经济发展选择的重点领域。
有着中国食品酒类行业“晴雨表”之称的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于4月12日在成都开幕。10大展区、17个专区,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517家知名食品和酒类企业参展——一度让每天乘坐地铁1号线上班的市民“叫苦不迭”:1号线有多堵,糖酒会就有多热!
根据成都博览局公布的数据,4月份成都将举行20项重点会展活动,其中展览、论坛各10个。除了糖酒会之外,还包括47届CCBE成都美博会、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第二届西部跨境电商博览会以及第九届西南(成都)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智能汽车展览会等一系列重大展会活动。
随着为期5天的“五一”假期临近,文旅产业的爆发增长态势明显。OTA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包括三亚、成都多家酒店处于满房状态。
“大运会”则是成都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此前,“迎大运·游成都”成都市文旅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智暨文旅线路产品(深圳)推介活动在深圳盛大举行,“游成都、迎大运、看熊猫、品美食”,成为众多游客选择成都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