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3日讯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讲道理的课程,是实现价值引领的课程!”12月2日,来自全国九十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百多名专家学者齐聚西华大学,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塑造、塑造什么、怎么塑造等重大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学术探讨和研究。
四川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李先波,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胡卫锋,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力出席会议并致辞。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冯刚教授、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云南大学蒋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秦在东教授、西华大学张力教授、广西科技大学赵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吴满意教授、浙江大学代玉启教授、四川大学张洪松教授等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围绕研讨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大家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价值意蕴、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优化路径等多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工作开展进行了阐述。
谈到价值意蕴时,北京师范大学冯刚教授指出,深化思政课科学形象建设,是思政课性质和功能的现实要求,是助力思政课科学传播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赵君教授认为,塑造思政课良好的公众形象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现实价值,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助推教师职业发展,有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更好促进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特”在哪里、“强”在哪里、“好”在哪里。
谈到理论内涵时,四川大学张洪松教授表示,公众对思政课的理解往往只是一个大体的印象,必须要落实到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各个要素中,这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公众形象。思政课的公众形象中,还有一个视角,即谁眼里的公众形象,主要包括学生、思政课教师本身、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大众。浙江大学代玉启教授从形塑背景、形塑内容、形塑主体、形塑方法等方面作了阐释,提出基于语境转换的高校思政课形象塑造优化,即知识形象优化、队伍形象优化、文化形象优化和社会形象优化。
西华大学张力教授以“提升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的实践路径思考”为题,从多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进行了探讨。张力教授指出,提升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一要进一步彰显高校思政课课程的形象,既要彰显课程传导主流意识的理论形象,还要彰显课程本质是讲道理的政治引导形象和彰显课程是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铸魂育人形象;二要进一步塑造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公众形象,包括把握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根本遵循、擦亮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鲜亮本色、塑造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高的职业形象以及锻造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的思政形象;三要强化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的社会传播,构建多维度宣传体系,以大众化话语阐释好马克思主义,打造思政课教师公众形象的展示平台。
当天下午,来自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二十七位专家学者,还围绕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与教学改革创新两个主题展开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和西华大学共同主办,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蒋亮)
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英文译名“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缩写为CSEDS)是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于2005年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由从事教育战略、规划研究和教育决策、管理的相关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