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回校后,省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没有时间休息。1月28日,成都理工大学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兴隆湖畔举行。刘清友介绍,双方将在核科学与技术研究、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此,刘清友倍感振奋,动力倍增。
“我们要在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中勇挑大梁。”刘清友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正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培育新的增长点。
刘清友的办公室里,两幅照片十分醒目。一张是成都理工大学无人机正射遥感影像图,一张是四川盆地第一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开钻仪式现场。前者来自设在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国际上重要的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之一;后者标志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与装备水平进入万米深层时代,其中也有刘清友团队的身影。
“四川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很硬,耐磨性高,地层越深温度越高,压力越大,钻进难度罕见。”刘清友介绍,他和团队致力于提供相关技术支撑,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
刘清友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幅名为《天府之源》的山水画。这代表着刘清友的另一份期许: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让科技创新之水源源不断,利于千秋。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融汇点。正值寒假,在成都理工大学,仍有不少师生留校进行科研工作。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刘清友表示,学校将更好发挥“双一流”高校科技创新“国家队”作用,加强有组织科研,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一个个具体目标已经清晰。新的一年,成都理工大学将积极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打造地震研究中心、高效智能绿色钻进技术研发中心等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聚焦钒钛稀土等重大科技专项做好人才和科技支撑,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重要领域贡献力量。
此外,相关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复杂地质情况,勘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所需要的重要矿产资源、新型清洁能源、稀有金属材料进行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主动服务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安全等重大需求及重大工程,全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