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政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诸多社会问题依然频频出现,如:许多家庭因病返贫,医患纠纷时现报端,城市医院人满为患……而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也成为重大健康隐患,对健康带来新的压力。
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的报告中提到,由于饮食结构的西方化,谷物和豆类摄取量减少,脂肪类摄取过多,造成中国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1.6亿高血压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2000万人糖尿病,还有4000万血糖异常者,每年新增癌症病人170万。2002年第四次中国居民健康普查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的各类慢性病人已达到2.6亿。
慢性病,如它的名字一般缠绵日久、难以根治,却不像它的名字一般温和无害。它威胁的已不仅是健康,而是无数人的生命。就以上数据而言,人们饮食需要改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正所谓“病从口入”,那么“健康也从口入”,慢性疾病的形势相当严峻,必须通过营养干预,来遏制其进一步发展。
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内经》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其中《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而我国的食物营养不能满足居民需要,居民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并存,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
我们常说现在的黄瓜没有黄瓜味,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因为他们都是“速成”的,所以食物没有了本来的味道,但速成的结果往往就是食物营养素不足。
植物“速成”、动物“速成”,这导致人们想通过食物来补充营养的方式早已经收效甚微。
万物生长离不开无形物质和有形营养,无形物质和有形营养的融合才能滋养生命,阳光、空气、水,是生命之源,其中,水远比食物更重要,在农作物中,肥料遇水才能让农作物生长,包括我们食物,遇水才能转化为能量,植物营养的无形物质比有形营养更重要,更滋养生命力,让生命力更持久。
“速成”的食物只是培养的是有形物质,动植物中的无形物质却微乎其微,比自然生长的植物更少,这也就是人们说野生的营养价值更高。
人们想要吃的健康,似乎成了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
在此大背景下,切实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已成为大势所趋,食疗养生提前预防已经成为了当前消费者在健康上的第一诉求。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凭借其多年来在中医市场上的积累,食疗终于正式问世。以健康养生、稀缺珍贵产品系列为主,做最好的健康产品,通过健康的产品达到呵护身体,提升品质生活,增加幸福感的最终目的成为了我们对自身的要求和始终践行的理念。
陈农夫在历经17年的研究,在中医学、烹饪学和有形物质+无形物质的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食疗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医食疗。在保障食疗营养的基础上,把“苦口良药”变成“可口良药”,改良后的口味,连小孩子都爱喝。
创始人陈老师说:我们立志打造中国中医食疗第一民族品牌,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担心,把健康融入到一日三餐,只需要每天花一顿快餐的钱,就可以每天健康一点点,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为此陈老师还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对我印象深刻,饮食应该是吃胃容量的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最后留下一份智慧的思想。”
中医养生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融汇贯通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精髓,是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食疗智慧于一身的大成之作,时至今日,其补养生命之精气的理念仍在辈辈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