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健康投资

过年怎样吃才健康 春节饮食指南请收好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2-01-18 16:12:28】 【来源:人民网】

  今天是春运开始的第一天,很多人提前进入了春节假期模式,春节期间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发生健康问题,请收下小编为你整理的健康指南。

  远离暴饮暴食,肉菜果蔬要均衡

  不吃早餐,中饭马虎对待,晚餐大吃一顿,半夜再来餐夜宵,相信这是不少人春节期间的习惯。再加上节日期间聚餐频繁,菜肴丰盛,人们很容易暴饮暴食,如果突然吃得太饱,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来进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胀得很大,肠胃蠕动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消化机能,情况严重的话,可导致急性胰腺炎、肠胃炎,或溃疡等的发生。

  饮食结构要和平时相似,大鱼大肉的同时也要补充点蔬菜和水果,一顿饭注意不要吃太多。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缓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适当的水果则可以避免上火的发生。

  春节肉类和油炸食品过多,蛋白质和脂肪自然而然摄入较多,加上身体的活动量减少,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因此,春节期间要注意平衡膳食,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除了不要吃得“太好”,春节期间,也还要注意不要准备得“过多”。过年人们吃得多,剩得也多。过节剩菜剩饭避免不了,殊不知,剩下的饭菜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不小的安全问题。“最好先吃现做,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要让剩菜剩饭出现。”剩菜剩饭在烹饪后两小时内,要放进冰箱,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已化冻的肉禽及鱼类不宜再次保存。

  食物要热透,避免半生不熟

  生活中,很多食材中都含有天然的毒素,在一些肉类食物中,也不乏有寄生虫和病菌。过节食材丰富,卫生安全方面也尤其要注意。

  以肉类为例,如果烹调温度达不到100摄氏度,就不能杀死肉类食物上的寄生虫和病菌。此外,食品加热不透,寄生虫也能存活。如人们吃涮火锅、海鲜、烧烤等,最容易使食物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这时寄生虫卵最为活跃,食用后被感染的几率很高。

  烹制不熟的扁豆、加热不透的豆浆都有毒素存在,食用后都可能会导致中毒。最常见的大豆,很多人都不知道大豆含有一定的毒素,记住大豆要煮熟后才能食用,尤其是打的豆浆,一定要在打好后,在倒入小锅中小火炖一会儿,以防止饮用不熟的豆浆引起食物中毒。

  另外,土豆中很多部位也都或多或少含有毒素,因此一定要做熟了吃,只有这样土豆中的毒素才能降到最低。尤其是发了芽的土豆,一定要把发芽的地方给削去后再吃。

  另外,过年少不了饮酒,而一些药物跟酒精是“冤家”,如头孢、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唑酮、酮康唑等,在以上药物服用期间,应尽量避免饮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应立马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老人儿童胃肠弱,饮食应当心

  欢度春节的时候,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和儿童,他们的饮食安全也要特别留意。

  由于老人的咀嚼及消化能力较弱,如果吃得不舒服,就可能患病。因此,在给上了年纪的老人饮食上,应选择较软或已切碎的食物,以帮助进食及消化。

  过年的时候,孩子则会被过多的小零食包围,饮食无节制,而孩子的胃肠功能较弱,吃多了很容易造成积食的发生。因此,要避免孩子吃的过饱、过多。此外,零食中大多会添加非食品级的色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

  注意增加运动量

  节假日活动量比上班时要少,睡个懒觉,久坐玩手机,几天假期又长几斤体重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春节期间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爬山、打球等增加热量消耗。同时,建议养成每天监测体重的习惯。

 
 
 
推荐阅读
 
成都丽思卡尔顿丽轩中餐厅荣登米其林
成都企业佳缘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新品新代言新玩法 徐福记年货上新三重奏
运用科技力量 全力促进跨境金融便利化
 
· 数字经济全面拓展 打开投资新空间
· 皇家加勒比发布今夏季欧洲航线计划
· 数中有我 数字经济扩展前途不可限量
· 都江堰景区开展消防演习大练兵
 
热门点击
  1. 吃盐吃出高血压 营养师一席话吓坏社区大
  2. 成都市首家共建民营养老院青白江开园
  3. 屈臣氏健康美丽大赏发出美丽召集令
  4. 打造医养产业第一品牌 泰康养老社区布局
  5. 第四届鹤鸣山国际健康论坛在道源圣城召
  6. 绿动中国掀抗霾风暴 百年人寿守护国民健
  7. 通用电气医疗在蓉发布全新服务平台
  8. 夏天做一个健康的吃货 重口味易伤身
  9. 坏习惯破坏新陈代谢 定期吃辣有利健康
  10. 日本推健康餐食制度受华人上班族欢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