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浙江宁波市中心的印象城,来自大凉山昭觉县的苦荞茶、盐源苹果、高山绿壳鸡蛋等凉山风味特产占据“C位”。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女士拿起两盒苦荞茶放入购物车,对记者说,“以前总觉得凉山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这么正宗的土特产,也算是我们为协作帮扶出一份力了。”
相隔2000多公里,宁波有市场,凉山有好物。近年来,凉山与宁波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构建“两地仓”枢纽网络与开行“甬凉号”班列,双轮驱动打通陆海联运新通道,推动凉山优质农特产品高效出川、畅销海内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趟乡村振兴班列
超1100吨“凉品”外运
10月17日11时05分,一列装载着大凉山优质葡萄和苹果的农特产品86812次货运班列抵达宁波北站,这趟“甬凉号”乡村振兴班列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四季度铁路调图后开行的首趟货运班列,运输时间较以往压缩了11小时45分。经后端物流,这批农特产品将配送到江浙沪各大水果批发市场、大型商超、连锁超市等,让当地消费者第一时间收到来自大凉山的“甜蜜问候”。
凉山拥有丰富的优质农特产品,但由于缺乏“产地—运输—市场”的高效供应链体系,产品优质不优价,个别甚至“运不出、卖不掉”,制约着当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农民增收。
情况在2024年12月迎来转变。宁波、凉山与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行“甬凉号”乡村振兴班列,实现凉山优质农特产品大宗、大批次、常态化外运。“‘甬凉号’定点、定线、定时、定价、定站发运,破解了公路运输价格波动大、生鲜损耗高等瓶颈。”凉山州商务局局长李勇介绍。近一年来,“甬凉号”已累计开行12次,运输货物超1100吨,货值达1300万元。
记者了解到,班列在打通陆运主干线的同时,还积极拓展“海铁联运”国际通道,推动“凉品”以“铁路+海运”原箱直达模式出口东南亚、韩国等海外市场,显著提升运输效率与国际竞争力,构建起稳定高效、双向联动的陆海新通道。
一张仓储物流网络
惠及农户30余万人
近日,“和美彝乡 幸福昭觉”——2025昭觉县文旅及农特产品推介活动在宁波余姚万达广场举办,现场设置的摊位市集上,醇香养生的苦荞茶、肉质紧实的乌金猪腊肉、鲜香浓郁的野生食用菌等各类高原特产引得市民驻足品尝。
此前,凉山与宁波高标准建设运营“两地仓”体系,分别设立“产地仓”和“销售仓”,让凉山特色农产品无需中转直接运往宁波,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除了在西昌设立2000平方米中心仓,凉山还同步推动11个重点帮扶县分仓和16县(市)物流网点统一挂牌,形成“中心仓+分仓+网点”三级仓储物流网络,有效保障了产品品质与稳定供应。
在“两地仓”的基础上,昭觉和余姚分别设立农特产品展销馆、农特产品直营旗舰店,采取由供销社直营的模式集中展示和销售昭觉农特产品,减少中间销售环节,为农户争取到更多利润;在此基础上,凉山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动态构建并持续丰富乡村振兴班列产品目录,94种“凉品”被纳入运输目录,拓展品牌影响力。
2021年以来,凉山农特产品在宁波销售额达42亿元,惠及农户10万余户30余万人,不仅助力了农产品销售,更激发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