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强“科创中国”品牌,提升全国学会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服务能力,助力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昨日,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承办的第三十五期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秘书长沙龙活动在成都举行。
本次活动以“科技社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主题,将组织协调国家级重点学会与成都主要功能区深入对接,推动签订会地合作协议,着力于进一步打通国家级重点学会资源服务成都产业发展的供需通道,推动成都会地联合创新体系提档升级。
据悉,这是中国科协首次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对接会地合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吴凯出席活动。
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
2020年12月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协在蓉签署“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和人才优势,聚焦西部科学城、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需求,深入实施“科创中国”行动,协同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在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过程中,成都提出包括建设会地联合创新中心等内容的会地联合创新体系。去年9月,成都首个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在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签约落地。
“科学的价值相对独立,但是创新的价值需要商业与产业来检验,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是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媒介之一。”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科协学会具备人才、专业与社团属性,能够在保障聚集高层次、多领域科技人才的基础上,运用完善的技术链条,进行柔性和无边界性的融通,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围绕产业功能区发展需求,依托学会优势,将助力推动技术链条耦合、赋能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将以柔性合作,成立专委会、服务站、研究院或创新中心的形式,提供产业研究战略咨询、创新技术合作、项目对接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与荐引等服务。
此次活动还搭建会地对接平台,邀请有关专家、全国学会秘书长等介绍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体会,并围绕提升学会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能力、打通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服务产业一线渠道、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模式、建设新型产学协同组织、与地方政府和地方科协合作联动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
会地合作签约项目落地
推动科创要素在产业生态圈集聚
为推动科创要素在产业生态圈集聚,活动现场,一批会地合作签约项目落地。其中,中国作物学会与邛崃市政府将合作共建“科技服务联合体——邛崃市种业科技服务创新基地”,将解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子培育、成果转化、人才需求等突出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郫都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建立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助力郫都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
“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会地合作开启了科创学会和成都合作的新篇章。”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科创中国”四川省挂点工作组组长赵立新介绍,工作组将聚焦66个产业功能区,加快资源对接和技术扩散,同时展开系列特色工作,包括打造“科技+”服务体系,助力金融、医疗等领域发展。未来,还将在成都试水科技中介,以政府购买科技协会科技中介服务的形式,来加强科技成果和技术扩散。
据了解,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为引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成都将发挥国家级学会资源富集优势,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中国科协共同支持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联系院士、顶尖科学家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设立专属实验室等原创研发载体。
此外,还将以产业功能区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前沿技术应用研究、引进转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问题,支持全国重点学会专家(团队)在产业功能区探索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形成服务企业、产业、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吴怡霏 实习记者 李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