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四川乐山的沐川朱鹮繁育中心(以下简称“繁育中心”)野化训练基地,随着大笼网一侧徐徐开启,16只佩戴着卫星追踪器的朱鹮缓缓振翅飞向天空。这是继今年5月首次成功放飞12只朱鹮后,四川实施的第二次野化放飞行动,标志着四川省朱鹮野外种群重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它不仅象征着生物多样性的珍贵,更被视为生态改善的重要指示物种。此次放飞的16只朱鹮均由繁育基地自主繁育饲养,年龄在2—4岁,雌雄比例合理,身体健壮、发育良好。
本次放飞地点距离首次放飞地——沐川湿地公园不到一公里,这里林木葱郁,溪流环绕,是不少鸟类生活的自然家园,为朱鹮野外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环境。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吴永中表示,放飞后,工作人员会通过其佩戴的北斗追踪器,每日监测鸟儿位置动态,并每周两次根据定位进行实地巡查,重点观察其精神状态、飞行能力和栖息地利用情况。
在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动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裕冬看来,首批朱鹮野化放飞效果良好,持续放飞有助于增加四川朱鹮野外种群数量,扩大野外种群栖息地,建立稳定的集合种群,对促进种群扩散交流具有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