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13个省市区,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作为长江流经的省市之一,四川如何抢抓机遇,建设极具文化底蕴又特色鲜明的“国家文化公园”,借此带动社会经济新的增长?1月17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带来了提案《关于建设“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推动“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进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建议》,建议把“中国白酒金三角”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范围,并将其建设成“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以此推动“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发展并进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
以“酒”为主题建“国家文化公园”,川黔优势得天独厚
为何要以“酒”为主题?李后强向记者介绍说:“放眼全国,中国名酒几乎都在长江流域。从四川的泸州老窖、五粮液到贵州的茅台、金沙,从到陕西的西凤到重庆诗仙太白,从甘肃的金徽到湖北的稻花香……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川黔。以‘酒’为主题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川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定义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设“国家公园”需要满足四个层面的要求:一要具有国家代表性,二要大面积自然、近自然区域,三要保护大尺度生态、区域内物种,四要提供与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休闲的游憩机会。
四川和贵州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呢?李后强认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完全符合设立“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准禀赋。
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位于长江(宜宾—泸州)、岷江(宜宾段)、赤水河流域,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鉴定后认为,以四川的泸州、宜宾以及黔北的遵义仁怀为核心的约5万平方公里区域,在气候、水源、土壤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条件上最利于高品质固态酿造白酒的生产。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这一区域最适合酿制白酒,不可多得、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
在优质的自然环境基础下,该核心区域的白酒产业地位不可动摇。李后强表示,宜宾、泸州、遵义三地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占全国规上20%,利润总额占川黔80%、占全国50%以上。可谓拥有最密集的酒企、最大的产量和最优的效益。
同时,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亦十分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出台了《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及政策。贵州则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强调保护好、治理好、合理开发好赤水河流域,欲将其打造成“特色产业带”、“生态文化旅游带”、“美丽乡村带”、“绿色城镇带”及“生态经济示范区”。
以“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让白酒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增长极
在李后强看来,建设“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能进一步推动长江文化、白酒文化的传承,保护酿酒最传统的技艺;一方面,相关区域将被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整合各项有利资源,优化管理体制,强力推进白酒产业发展,将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
因此,李后强呼吁川黔两省携手,凝聚创建共识。他建议,川黔两地尽快成立联合机构,共同努力,将覆盖川南宜宾、泸州与遵义仁怀为中心“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打造成为“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同时,立即启动申报程序,两地有关部门加强联动,就“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的定位、范围、功能等开展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立项支持,对接“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建设标准及要求、理念,系统谋划、系统开展相关工作。
针对统一两地产业标准方面,李后强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邀请有关市州及重点企业参与,推动建设浓香、酱香白酒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原酒固态酿造工艺技术标准。支持区域内重点企业、相关市县建立涵盖计量、安全、环境保护在内的技术检测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统一的监管标准及技术规范,最终形成全链条、可操作的标准。
“‘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从申报到批准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既是争取的过程,也是扩大产业影响度、彰显品牌价值的过程,值得四川和贵州狠下功夫。”李后强相信,只要下足功夫、抢抓机遇,定能推动“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进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让川黔两地白酒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