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司马相如,人们总会想起他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今年5月,大型系列历史文化名人纪录片《司马相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以《非常之人》《非常之功》两集,聚焦司马相如的人生际遇,通过专家访谈、原作诵读、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从成长经历、婚恋故事、政治功绩等不同方面,全面客观、严谨生动地展现司马相如精彩的一生。7月,该片研讨会又在北京举行。嘉宾们认为,该片以独特的历史视角、深厚的文史功力、精致的制作品质,完成了用纪录片探索中华文明发展基因,提炼中华文脉精神内涵的创新表达。日前,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蔡琦,解读如何以影像为媒,全面展现司马相如的一生幕后故事。
赋圣、文宗都框不住的“非常之人”
司马相如还有哪些“非常之功”
公元前179年,西汉文帝元年,殷实的司马氏家族,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好读书、学击剑,因赵国名相蔺相如完璧归赵、将相和的故事,更名为司马相如、字长卿。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河中,巴蜀大地的第一个文化明星正在升起。
司马相如,如何从偏远蜀地的少年到赋惊汉主的文人?如何从妙笔生花的文人到卓越的政治家?汉武帝为何称他有“非常之功”?纪录片《司马相如》或许可以给出答案。这位凭借《凤求凰》琴挑文君的翩翩才子,实际上不仅有风流的爱情故事,也有作为文化家、政治家的影响。
导演蔡琦回顾创作历程时表示,“我们最初因《凤求凰》了解司马相如,但随着调研深入,我们发现,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篇章。因此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变成了整部纪录片的一个小部分。”为了更多元化地呈现司马相如,主创团队采访的专家中既有省内知名学者,也有海外学者。团队还赴陕西、河南等地进行实地取景,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场景。历经一年半的精心制作,关于司马相如的故事终于与观众见面。
纪录片《司马相如》不再拘泥于两人传统的爱情故事,而是对他个人命运沉浮进行记录,深刻洞察时代文化与政治交织的风貌。作为西汉时期的名人,司马相如被推崇为一代“辞宗”“赋圣”,深刻影响着后世蜀学发展。而蔡琪认为,更重要的是,司马相如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出使西南夷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统一做出巨大贡献。“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曾两度出使西南,将西南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为安边功臣。”蔡琪介绍道。
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表现手法
重现司马相如的历史成就
“没想到,‘子虚乌有’这一成语竟然来自司马相如的赋”“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原来我们误解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真是全才,文学上妙笔生花,还有治世之能”……围绕司马相如这一历史人物,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艺术手法,纪录片《司马相如》基本还原了他一生的立身行事和非常之功,也展现他生命中一个个高光时刻,从而完成了一次传统和现代的对话交流。
纪录片《司马相如》不仅注重对历史人物经历的挖掘,还积极探索其与时代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古今对话间为观众铺设了一条探寻中华文化发展脉络之路。导演蔡琪特别选择原作诵读这一方式,在片中呈现司马相如的经典作品,“详细阐述作品的背景、意义和内涵,以及它们与当下的勾连之处。让其与观众、时代产生更深的情感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还讲述了司马相如和成都石室中学的渊源,阐释这所中学将司马相如当作校友的缘由,探寻司马相如这个历史人物在当代的痕迹,
此外,纪录片《司马相如》还将新技术融入创作,利用AI技术创制AI音乐、AI视效、AI动画,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从技术层面实现现代思维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纪录片总导演蔡琦表示,主创团队通过电影般的情景再现、史料考究、专家访谈,呈现出全新的司相如,在历史人物纪录片重构艺术真实的路径上做出了有益探索。“该片没有聚焦司马相如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而是以文学和爱情作为副线串联起他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成就,呈现出一个更加全面的司马相如。”
纪录片《司马相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该片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对历史场景进行富有电影感的展现,对真实历史人物进行创意处理。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生平的简单回溯,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历史人物类纪录片提供了很好的创作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