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以及危险废物。固废如果不及时处置,会对水、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月2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介绍说,全省每年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1.6亿吨、农业固体废物约2.4亿吨、工业危险废物约500万吨、医疗废物约6万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1600万吨,“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2.1亿吨,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全国前列。
我省固体废物产生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数亿吨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如何落实?怎样为它保驾护航?对此,李银昌从四个方面作了通报。
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法定责任落实
会上记者了解到,四川省修订《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印发《四川省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总体方案(2021—2023年)》《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四川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同时,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战略,与重庆市共建“无废城市”。此外,各级政府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实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强化对部门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管职责的组织协调和督促。
强基础,提升固废收运能力和综合利用率
怎样打通危废收集“最后一公里”?李银昌说,为解决全省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不及时、转运不通畅、处置成本高等问题,出台了收集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同步推进58个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项目建设,打通危废收集“最后一公里”。全省已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5万余个,在青神、泸定等地探索构建“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回收处置模式,不断健全回收体系,两地回收率均达80%以上。
在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记者现场了解到,全省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攀枝花、德阳、凉山3地成功创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13个产业园区、37家企业建成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针对我省磷石膏污染严重的积留问题,李银昌进一步介绍说,采取现场督导、定期调度、专家核查等措施,拓宽磷石膏消纳渠道,破解综合治理难题,2021年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102.8%(2021年综合利用量包括2021年产生量和历史贮存量),重点管控的沱江流域磷石膏连续4年实现“产消平衡”。
在推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面。李银昌说,在全省63个畜牧大县和22个非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覆盖全省70%的农区县,养殖量占全省近80%。大力推进24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探索“异位发酵床”“粪污全量收集处理”“肥水一体化处理”“集中转运、田间储备处理”等新模式,提高粪肥和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争取中央资金4.61亿元在简阳市、金堂县等70个重点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提能力,补齐固废无害化处置短板
补齐固废无害化处置短板四川开展了哪些工作?李银昌强调一是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二是织牢医废处置安全网,三是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省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389万吨/年(不含企业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13.17万吨/年,较第一轮央督反馈问题整改以来,分别增长316%和162%。编制了《四川省方舱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指南》《移动医疗废物处置车辆配置方案》,全力做好方舱医院建设准备。加强帮扶指导,督促地方政府加快完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体系,将全省35个生活垃圾焚烧设施、5个危废集中处置设施纳入协同处置设施清单,新增医废应急处置能力952吨/天。全省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6万吨/日,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5%,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58%,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南充等市已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守底线,防控固废环境安全风险
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近两年来,全省共查获废铅蓄电池违法行为36起、废铅蓄电池304吨;查处固废环境违法案件855件,处罚金额7395万元。由此看出,对于涉固废环境违法犯罪已形成精准打击、持续高压的态势。李银昌说,四川严厉打击涉固废环境违法犯罪,构建“不敢”违法的惩戒机制;落实监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构建“不能”违法的防范机制;建立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不愿”违法的保障机制。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银昌表示,下一步四川将加快立法进程,夯实部门监管责任。聚焦短板弱项,突出全过程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建立多元协同共治体系,强化联防联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