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苗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消息,《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以下简称《报告》)中文版于10月11日正式上线。《报告》估计,去年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这一数字表明,各国亟需付出巨大努力,立即采取行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才能实现在2030年之前消除饥饿的承诺。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往期报告中一直强调,包括儿童在内的亿万民众面临着粮食不安全风险。在今年的《报告》中,五家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在前言中写道:"疫情仍在继续暴露我们粮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威胁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命和生计。"
《报告》指出,在2015年前后,饥饿现象已开始呈上升之势,逆转了持续消除饥饿问题的希望。令人不安的是,2020年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占比来看,饥饿人数都在急剧增加,增幅超过了人口增速。据估计,去年的食物不足发生率约为9.9%,高于2019年的8.4%。
数据显示,一半以上(4.18亿)的食物不足人群集中在亚洲;三分之一以上(2.82亿)处于非洲;还有一小部分(6000万)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但是,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食物不足人数占总人口的21%,是其他区域的两倍多。
其他指标方面,2020年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总体而言,超过23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30%)无法保证全年获取充足食物。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相当于过去五年增幅的总和。性别不平等问题不断加深:2020年,遭受粮食不安全的男女性别比为1:1.1(2019年为1:1.06)。
此外,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依然广泛存在,儿童遭受严重影响。《报告》显示,2020年估计有超过1.49亿五岁以下儿童发育不良,或身高不达标;超过4500万五岁以下儿童身体消瘦,或体重不达标;近3900万五岁以下儿童超重。30亿成年人和儿童仍然无法获取健康膳食,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过重。近三分之一的育龄妇女患有贫血症。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例如全母乳喂养的婴儿数量有所增长,但世界尚未走上在2030年实现所有营养指标目标的正轨。
在世界多个地区,疫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危及食物获取。据《报告》估计,按照当前趋势,距离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还有近6.6亿人的饥饿问题尚待解决。其中,约有3000万人可能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
去年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粮食体系转型对于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取健康膳食至关重要。考虑到每个国家面临的具体不利因素(或多项不利因素的组合),此次的《报告》从以下六个方面敦促政策制定者:
第一,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将人道主义、发展和建设和平的政策相结合。例如,出台社会保护措施,防止人们变卖微薄的家产来换取食物;
第二,加强粮食体系的气候韧性。例如,扩大小农户气候风险投保渠道,基于预报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加强最弱势群体应对经济不景气的韧性。例如,发放实物或现金补助,降低疫情冲击或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
第四,在食物供应链中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营养食物的成本。例如,鼓励农民种植生物强化作物,或扩大水果和蔬菜种植者的市场准入;
第五,解决贫困和结构性不平等现象。例如,开展技术转让和认证计划,帮助贫困社区发展食物价值链;
第六,加强食物环境,改变消费者行为。例如,消除工业反式脂肪,减少食物供应中的盐和糖含量,或保护儿童免受食品营销的负面影响。
此外,《报告》还呼吁营造"有利的治理机制和制度环境",使转型成为可能。否则,引发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不利因素还会卷土重来,势头会更加猛烈,在疫情结束后还将造成长期影响。
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在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强调,“对于农业粮食体系而言,意味着要确保生产者、贸易商和消费者都能参与决策进程,推动可持续转型。”他指出,农业粮食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必须发展得“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
同时,粮农组织承诺,继续支持各国和各区域议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努力加强粮食安全、消除贫困,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