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位于巴中经开区的四川伍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设备轰鸣运转,工人们正熟练地将灯具模具打磨抛光,并焊接部分电路零部件。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照明灯具将销往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带来近1亿元的产值。
同一时间,巴中市恩隆科技有限公司SMT事业部车间里,工作人员操作着贴片机前的电子显示屏,谨慎严密地设置新一批贴片的制作程序。随着机身微响,160片SMT贴片出现在出口传输带上,经过回流炉加固、软件植入,以及标志位检查、短接等12道检测工序,一部完整的手机便可进行整体封装,出口国外。
两个车间的火热生产场景,浓缩了巴中狠抓产业发展的态势。
当前,巴中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工作会议部署,聚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坚定推进工业兴市制造强市,全力以赴抓工业,突破发展制造业,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夯实产业基础。
增强“硬实力”,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8月29日,巴中市平昌县,当地引进的龙头企业——巴中雅拉德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修建西南地区最大的海福特能繁母牛育种场。
“预计10月投入使用,将容纳4000头成年母牛,带来近2000万的利润。”该公司负责人郭勇表示,不止育种,公司还将发展饲草种植、屠宰、冰鲜加工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推动巴山肉牛产业迈上百亿级台阶。
锚定百亿目标的不只是巴山肉牛。在通江县,以“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为思路,通过园区引领、全链发展、科技赋能、品牌提质等方式,将打造出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
位于平昌县的雅拉德荣核心育种场,施工团队正在修建牛舍。
当下,巴中市正通过提升“两瓶酒、三块肉、一瓶水”市场竞争力,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加快建成全省重要预制菜生产基地、区域性优质白酒基地、优质肉制品供应基地。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脚步不止于此。走进通江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年产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生产项目现场,只见数十辆载重汽车、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近百名工人正进行着厂房钢结构安装,一派热火朝天。
“预计10月完工。”项目负责人黄剑波表示,将建成5万吨/年超微细钙Ⅰ型产品生产线和10万吨/年超微细钙Ⅱ型产品生产线各1条。
据了解,该产品上市后,将打破以往超微细钙高端产品被国外企业垄断销售的局面,完全替代同类进口产品,并广泛运用于橡胶、塑料、造纸等各个行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2亿元以上。
“上半年,巴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制造业为重点振兴工业,签约落地浙江运达、国药太极巴中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 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杜晓莉告诉记者,下半年将持续推动三大产业倍增行动和专项政策落地落实,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全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及其支持政策,加大重大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落地争取力度,不断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强品牌,加快构建具有巴中特色巴中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软环境”,吸引企业投资巴中
日前,“巴商回家”投资推介暨巴中经开区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现场共签约6个制造业项目,签约金额达20.5亿元。
其中,巨星铭创集团创始人黄波作为“巴商回家”代表,讲述巴中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变,“得益于巴中市以及经开区各单位的‘保姆式’服务,在我们公司落地巴中经开区后,仅花费1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中国西部铝制新型材料基地’,并在投产当月晋升为规上企业。”
项目投资者的评价,是对巴中市营商环境改变的证明。今年7月,中共巴中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要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和“巴中跑团”质效,深化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严格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让企业专心发展、安心经营。
“头一天反映的用电问题,第二天就解决了,没想到效率这么高。”近日,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内,四川良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覃小颖为“一对一”纪企结对的成效点赞。
这只是巴中加快推进“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巴中出台了《巴中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22—2027年)》,明确将聚焦园区标准化厂房、检验检测、孵化创新、政务服务及物流运输、水电气热供给、吃住行娱等方面,逐个对标补短,推动园区功能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元复合功能转变。
“我们还对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采取柔性执法监管。”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艳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监管,开展外围排查、线上抽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检查等,做到“无事不扰,有事速办”。同时,根据《巴中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首违不罚”目录清单》,将适时动态调整,对无主观故意违法行为轻微的、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依法减轻或免于处罚。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开展营商环境对标创新和‘清障’,努力建设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杜晓莉表示,通过完善企业合理合法问题动态清零机制,推动激励政策全面直达,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