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9日发布消息称,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正式发布《成都市生物医疗领域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引》(下称《指引》),针对行业“高研发投入低水平保护”“跨环节跨境泄密风险”等痛点,构建全周期、分场景保护体系,标志着当地生物医疗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迈入专业化规范新阶段。
《指引》紧扣成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定位,聚焦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六大特色领域,搭建“研发、生产、经营、合作、跨境”全周期管理架构,通过“全周期管理、分层次防护”等六大体系,实现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及跨境场景信息精准防护。
针对大中小微企业保护能力差异,《指引》提出差异化方案:大型企业可设“决策、管理、执行”三级架构,中型企业由法务部门牵头,小微企业指定高管兼任保密专员,确保保护“够用实用管用”,兼顾成效与成本控制。
风险防控方面,《指引》明确多项关键措施,研发数据24小时内区块链存证,核心工艺参数“口传心授+加密记录”双重管理,客户信息分级加密存储,跨境合作采用“数据脱敏+远程访问”模式并明确保密义务,全方位堵塞泄密漏洞。
据悉,《指引》通过标准化指南与模板,可快速提升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保护能力,同时推动构建“企业自治+政府引导+司法保障+国际协作”协同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其发布将完善生物医疗产业链保护体系,为成都打造国际影响力产业集群、建设创新高地注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