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凸显专注、创新、活力等特征,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也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
就如何精准施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重点扶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优化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基础科研项目等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各梯度企业培育指标体系;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方面的精准扶持;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等。
魏臻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某些特定领域,面对行业需求痛点,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社会效益显著。要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强链延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难题中的关键作用,大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自身创新能力。
魏臻表示,当前,在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基础科研项目、行业试点示范应用项目、荣誉类评选等评价指标体系中,多数存在对企业规模有硬性指标要求的情况,更适用于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即使在创新指标上表现优异,但因投入、人员、设备规模上达不到评价指标要求,直接被拒之门外。
为此,魏臻建议,在评价指标上适度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减少企业规模的权重,防止一刀切,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科研项目、行业试点项目建设。
当前,在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上,财政资金是直接给予企业奖励资金,支持方式较为单一,精准度不够。魏臻表示,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有不少。例如,在政府部门的科技、产业化项目立项上,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基金,推广双向“揭榜”等新举措,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益提升方面的精准扶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