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要求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这个消息振奋人心。”1月27日,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后强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也大有作为,“中国名酒几乎都在长江流域,包括四川所有的白酒,这是一个全球稀有的生态酿酒带、名酒经济带,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的独特优势。”
就在不久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中包括了四川在内的13个省市区。
乘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李后强建议可以把四川贵州构成的“中国白酒金三角”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范围之中,并将其建设成“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以此推动“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发展并进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现状:
设立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 兼具生态和产业意义
“四川应当把长江四川段、赤水河流域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区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范围,以建设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推动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发展,并进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
为何会有此建议?李后强表示,长江流域白酒、黄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国际影响力大,能够成为国家文化标志和民族精神象征,在四川贵州交界区长江上游段和赤水河流域建立“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先天优势和扎实基础。
四川的成都平原、泸州、宜宾以及贵州的遵义仁怀等核心区,是公认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在全国大格局中的生态地位特殊,白酒文化厚重悠久,“但目前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高效、运转有序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李后强表示,设立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助推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发展,既顺应了国家政策,又可起到理顺管理体制、保护自然生态、传承酿酒技艺、提升区域品牌、壮大川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繁荣优秀文化、促进一方发展等作用,“应该而且必须加快推进。”
在李后强看来,设立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既有重大的生态保护意义,也有强烈的文化产业意义。”
何为生态保护意义?李后强进一步解释道,宜宾、泸州等地,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带,根据国家战略,该区位大的工业布局、产业发展受限,“但白酒产业是其传统优势。”也是如此,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的建立既能在严格的生态保护中谋划适宜发展的优势产业,也鲜明了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的坚定决心。
文化产业意义,是指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设立后,将对白酒产业进行最强力的推进。“单是产自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就对区域品牌的包装打造提供了无限想象与市场空间。”李后强提到,此举还会川酒产业进行最有效的提升,推进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建议:
川黔携手 加强白酒产业的竞合
如何建设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进而助力建设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带?李后强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表示,川黔两省应携手,对这一区域品牌、金字招牌予以热情鼓励积极推动。
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地跨川、黔两省,既有大面积自然、近自然地理条件,也有传承久远的与自然生态息息相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稀缺性与唯一性,“存在申报成功的良好基础。”李后强表示。
此前,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上,四川已有省际合作成功范例,这也给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带来一定启发。李后强提到,四川应注重加强与贵州在白酒产业方面的竞合,共同努力,将覆盖川南宜宾、泸州与遵义仁怀为中心“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打造成为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
其次,双方应立即启动申报,系统推进。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立项支持,另一方面,四川可以按照“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定位,对宜宾、泸州两市的产业尤其是白酒产业状况进行深入梳理,厘清影响白酒产业的生态环境相关问题。他表示,这也为今后科学划分区域、设定生态红线提供决策参考。
要建设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这也意味着对产业品质、技术等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李后强表示,四川还应加强浓香、酱香白酒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原酒固态酿造工艺技术标准。
在成都,每年春季举行的糖酒会都能吸引八方来客,李后强建议可以在会上举行“长江生态名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动员长江流域19个省级行政区的名酒企业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参加,发表高见。
“川黔白酒国家文化公园从申报到批准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既是争取的过程,也是产业宣传发酵、影响逐渐扩大、品牌价值彰显的过程,值得四川和贵州狠下功夫。”李后强表示。记者 秦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