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鲍安华)在菜市场,挑选新鲜蔬菜和水果。累了,就坐下来喝上一杯咖啡;或是,买菜的空档,带着水饺、卤菜等小吃带回家去;又或是在买菜的同时,挑选来自全省各地的扶贫产品;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市场不断优化调整产品与服务,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这样的场景,在益民菜市汇彩园店正在上演。
在完成一段时间试运营后,益民菜市汇彩园店于12月1日全面营业。这个位于成都武侯区府城大道西段的菜市场,将覆盖周边2公里范围内8个小区,不仅能满足周边近5万居民购买生鲜产品需求,而且适应消费升级新需求。同时,该菜市场设置600多平方米的扶贫专区,上架扶贫产品近200余种,进一步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鱼腥味”“乱糟糟”,这是传统菜市场的标签;“买菜要趁早,晚了就不新鲜了”“挑挑拣拣,砍价要买便宜菜”,这是市民买菜的普遍心态。
而在益民菜市汇彩园店,这个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菜市场里,杂乱的堆头,变成了货品整齐罗列的展柜;藤萝筐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新鲜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鲜翠欲滴。
“相较于传统菜场,益民菜市汇彩园店不仅能满足老年人买菜需求,而且装修风格更加契合年轻人审美,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菜场,感受城市的烟火气。”益民供应链公司副总经理刘迅玮介绍,汇彩园店重点打造的“颜值+文化+烟火味”的益民生态美食街,汇聚了川内本土老字号品牌,比如钟水饺、陈麻婆、樟茶鸭等,让菜市场成为传播饮食文化的阵地,在麻辣鲜香的氤氲之间,萦绕的是市民老成都记忆的乡愁,是外地游客对“蜀都味”的体验感和认同感。
“主动寻求创新,为传统菜场提供一条转型路线。”刘迅玮表示,为了打造好汇彩园店,公司先后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多地的知名农贸市场,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使新建市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设计创意、服务温馨,营造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社区消费新场景。
比如,针对不同的功能区特点,对蔬菜、水果、米面油、干杂等区域进行优化,特别是在视觉体验上,为消费者带来“在商场中买菜”的体验。不仅如此,菜市场内还建立了“五心驿站”党建服务中心,叠加休憩、咨询、应急药品、失物招领等功能,让市民在这个温馨的小站歇歇脚,有更多样化、便捷化的体验。
“品种多,质量也好。”家住南城都汇小区的徐大爷一边挑选红苕一边告诉记者,这里还设置了扶贫专区,销售来自大凉山等贫困地区的扶贫产品。
在扶贫专区,记者看到,整个“扶贫瀑布”采用钢架结构搭建,从入口处向市场内由低到高延伸,最高处约2米,整体呈一个弯延的斜面,琳琅满目的扶贫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采购。
“整个扶贫专区达600多平方米,重点销售包括简阳、凉山州、广汉等多个地区在内的200余种扶贫产品。”益民供应链公司副总经理李捷介绍,通过益民菜市汇彩园店,扶贫产品都找到了新销路,比如,凉山州的黑土豆、岫云村的腊肉等。
李捷介绍,扶贫产品通过益民集团搭建的“以销代捐”产业扶贫模式,进入成都消费市场,让贫困农户脱了贫、致了富。今年3月,益民菜市“益民优鲜”网上销售平台开通了扶贫产品专区,除了常规在线购买的方式,还增设了山区产品一键代发、扶贫产品直播带货等,多渠道培育扶贫产品品牌,提升产业扶贫效果。
下一步,益民供应链公司将通过与贫困地区共建农产品基地,引导农村建设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带动特色扶贫产业深度开发,促进产业发展规模化、订单农业常态化、农民增收长效化。
“这个市场可以说是我们的旗舰店,也是益民菜市升级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成都益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的菜市场经历了占道市场、大棚市场、室内标准化菜市三个发展阶段,现在许多市场是室内标准化菜市。
成都益民集团已成立菜市场更新改造升级领导小组,全面启动菜市升级改造工作。未来,益民菜市将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和业态,推动菜市场有机更新,让菜市场更有生活气息、更有饮食文化故事,全力打造成都“市井生活圈”,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市民游客在这里找到成都记忆、体味品质“慢生活”,在新时代的菜市场中体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无限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