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5日讯 10月15日,新锐艺术家毕蓉蓉的个人展览——“平面生物”于成都画廊空间开幕。
毕蓉蓉的创作以“纹样”和“编织”为人所知。她提取建筑,海报,动植物,风景,或者抽象物体的表面纹样,再将它们进行编织和组合。她的创作从绘画出发,不仅包含了绘画,影像,装置等媒介,还有她自己独特的编织手法。她运用基本的纺织工艺,将毛线,塑料,金属丝线等材料编织成采集的纹样,并呈现它们独特的肌理和质感。在这其中,她甚至会加入发光灯点,金属片等材料,构成一个综合性的平面结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毕蓉蓉也在用“编织”的手法来梳理自己的创作脉络,她的不同作品都像是编织过程中的丝线或者基底,这些作品以各自的方式延展,生长,又共同组成一个紧密交织的整体。
通过重组与融合,以及冲突的过程,这些纹样暴露出原本深藏于视觉之下的,各自所属群体和地点所具备的文化,知识,社会,或者自然演变的脉络。正如策展人许晟所说:墙面是建筑的纹样,街道是城市的纹样,植物是自然的纹样,而服装的皱褶是生活的纹样……纹样往往是抽象的,沉默的,无表达的,但是,它们整体的形态,细腻的细节,肌理的材质,无不透露出暗藏于时光,生命,或者自然流转中的无形力量。对这些纹样的研究,观看,以及由此而来的冥思与想象,既是对时代大潮中纷繁复杂之表象的一种梳理,也是对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的实践。
不同的纹样就像一个个等待解答的谜题,而毕蓉蓉在这些谜题中穿行,又将自己的作品脉络变成了另一种纹样。从画笔的游走到光影的延展,从绘画平面到真实空间,再回到一个更广义的平面,这些作品在不同的材质和维度中穿行。它们依然像一个谜题,却因为其有机的构造而被赋予了精神性的生命。它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生长的,是一个编织平面中的生物。它吸收新的素材和思考获得养分,形成作品;而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都像它的神经末梢,不断向外延展。这就是平面生物的由来。如今,它即将在千高原艺术空间中展现自己的一部分真容。(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