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获悉,《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已于近日正式印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我省继2011年、2016年分别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来,连续第三次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根据《实施计划》,我省将加快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赛事活动全域化、健身组织全覆盖、科学健身服务普及、全民健身智慧化提升等五大工程及十三项配套行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健身组织活力充分彰显,赛事活动全域化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100万人。
在健身场地设施方面,将实施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完善行动、居住区健身场地设施配套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健身场地设施行动、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增效行动等4项行动。着力完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到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足球场等各类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全省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73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500个以上。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后,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大运会场馆向社会开放服务。
在赛事活动方面,将实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构建行动、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培育行动、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促进行动等3项行动。支持各地各行业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和民间体育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地(城)一品”“一地(城)多品”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新格局。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提升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
在健身组织方面,将实施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激发行动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壮大行动。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到2025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5万名以上。
在科学健身服务方面,将实施科学健身知识普及行动、运动促进健康干预行动。开展科学健身“云指导”,每年制作发布科学健身宣传小视频及图文信息100期以上,推广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定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锻炼健身方法,推广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八段锦等健身气功功法。
在全民健身智慧化提升方面,将实施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改造行动、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一张网”行动。推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改造,优化场馆流量监测、网上预定、信息发布等便民服务。到2025年,完成1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项目升级改造。建设省级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推动各地建设集场地设施、社会组织、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设施查询、场地预定、培训报名、赛事活动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