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6月20日讯 为庆祝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将2024年定为“中国年”,并携手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蒋琼耳女士,以全新艺术项目《时间的容器》描绘一座东西方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并由此举办一系列重要衍生活动。
5月28日,在吉美博物馆主席林茨、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等人的共同见证下,吉美博物馆“中国年”启动晚宴暨大型艺术项目《时间的容器》揭幕仪式取得圆满成功。
晚宴现场,吉美博物馆主席林茨致辞说,“吉美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从未经历过如此巨大的变化。感谢与艺术家蒋琼耳的相遇,历经近一年时间,《时间的容器》从一个‘疯狂’的理想变为现实,一扇通往中国的永恒之门以当代视角宏伟开启。”艺术家蒋琼耳则介绍了《时间的容器》五件大型作品,并对整个艺术项目的合作伙伴表示感谢。
6月初,吉美博物馆举办《时间的容器》艺术招待会,三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共襄盛举。活动不仅彰显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更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前法国总理拉法兰到场并致辞,“伟大的作品无需语言,在如今这个冲突与矛盾加剧的世界里。《时间的容器》大型作品无疑带给我们一种反思。感谢琼耳用她无限的创造力,把艺术家的生命与情感都倾情诠释在其作品里,让吉美博物馆由内而外焕发新生。”
艺术招待会上,正式揭幕了《时间的容器》整体五件作品,包括外立面整体建筑作品“民胞物与”、入口大厅作品“祈起”、历史藏书阁作品“XII呼唤”、露台花园作品“AI女书2024/勇敢”和穹顶空间作品“内观洞穴”。这些作品的亮相,引起了整个法国及世界各个文化领域的广泛关注。
6月9日,以“重新赋予时间意义”为主题的《时间的容器》中法学术研讨会在海德尔巴赫公馆举行。研讨会由知名学者沈奇岚博士主持,吉美博物馆主席林茨、上海博物馆管理委员会主任汤世芬、艺术家蒋琼耳、艺术评论家柯梅燕、法国知名学者杜博斯、著名收藏家和枫丹白露美国艺术大师班主席等均出席参与发言,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媒体代表也参与其中。与会专家们分享了自己对《时间的容器》的感受与解读,同时围绕时间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历史中创造未来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据悉,《时间的容器》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