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26日讯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传承弘扬好三苏文化,讲好东坡故事,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中共眉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将于11月29日在四川博物院盛大启幕。
大文豪苏轼是四川眉山岷江岸走来的旷世奇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的欧阳修初见苏轼就评价“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更发出“老夫当避路”的感叹。
纵然已近千年光景,我们仍能在遗迹、课本、影视和文化景观中看到苏东坡。这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今人对他的怀念,还是东坡文化的另一种延续。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现在是人们研究传承东坡文化的重要基地和人文旅游胜地。不仅眉山,苏轼青年时期与成都多有交集,也是苏东坡念念不忘的地方。
宋仁宗至和二年,十九岁的苏轼第一次来到成都,被知州张方平视为奇才“待以国士”,并向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荐。宋英宗治平年间,苏轼访游成都,寄住成都西郊清水河畔,座谈会友,举酒赋诗,为当地士子讲学。相传临走时,他在清水河捐建一座青石拱桥,后世将之取名为苏坡桥。此外,成都的大慈寺、郫筒镇、塔子山公园与苏轼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塔子山公园出土的三苏残碑三通,就有苏轼的《中山松醪赋》。
如今,苏轼捐建的青石拱桥虽不复存在,但一座壮观的立交桥矗立在成都西三环,取名苏坡立交。他在大慈寺赏画题写的“精妙冠世”四个大字,现在也鎏金立壁在成都繁华步行街。成都的苏坡街道、苏坡公园、东坡大道、东坡体育公园,以及得名于苏轼诗词的琼楼路、玉宇路……无不表达着成都对苏轼的记忆。
苏轼对成都是喜爱和思念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乘槎归去,成都何在”“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成都入了他的诗词,也入了他的心,“成都,西南大都会也”则将他的成都情结表露无遗。更有人说,《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就是苏轼在七夕写给成都的情书。
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举办苏轼主题展,正应了苏轼在《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中“莫负花溪纵赏”的期盼,也是当代对苏轼七夕情书的回信,为人们在成都邂逅东坡开启新的方式。
主题展包含了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两个篇章。前者将陈列从全国各地臻选出来的苏轼主题文物,品类丰富,颇为珍贵,就连稀世罕见的苏东坡真迹《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藏)、《阳羡帖》(旅顺博物馆藏)、《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吉林省博物院藏)也将亮相该展。主题文物展将反映出穆穆家风对苏轼成长成才的影响,以及苏轼意气风发志四方、面对挫折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人生和伟大成就。后者则是当代名家以苏轼为主题创作的书画作品展,通过当代艺术寄托对苏轼的追思,传承弘扬东坡文化。(蒋亮)
|